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哲學篇
哲學基礎:
1.印度占星學:梵我不二哲學,業力、輪迴、解脫貫穿其間 強調精神心靈至上
2.西洋古典占星學:天人合一,即大宇宙與小宇宙的對應
3.西洋現代占星學:容格無意識心理學影響甚深
(1)印度占星學
印度教的古典文獻《梨俱吠陀》以梵為中心是萬有的最高始元,一切由梵生,位於梵中,並且歸入梵,後來在梵書後期,由《原人歌》發展成以自我(atman)為中心,視為萬有真我的始元或稱宇宙始元,形成梵(大宇宙)與我(小宇宙)本性合一。
梵為宇宙的普遍生命,自我為萬有的中心生命,此即「梵我不二」,以中國哲學來說是「天人合一」的翻版。梵我不二的哲學揭示萬物皆備於我,個人心中早已具備一切的真理,能 體悟宇宙的造化,印度占星學乃在這個哲學基礎上認為天體的秩序和地球的世俗事件相呼應,因而描述了宇宙聯繫所有現象的互相作用。
業、輪迴和解脫三合一的觀念在史詩時期就已成為印度各宗教的共同信仰,業力的作用就如牛頓的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有相等的反作用力」。業是一種行為建立在「動」,人類的生命和其他萬物一樣,都是不停的流轉,因而產生輪迴的概念。業與輪迴的結合相當巧妙地解釋人生不平等,苦樂的來源,為脫離輪迴必須進行禁慾、苦修或瑜珈的精神訓練。
這種三合一的觀念貫穿在印度占星學當中,印度一位占星先賢曾言:「孩子出生時,天體的射線適當地計算,正好符合他的業力,他的天宮圖是張具挑戰性的素描,顯露出他不可改變的過去(前世),和可能的未來結果。占星學提供一張命主所執著之處、才能、心理傾向的藍圖,不僅提供命主實現他特定業力之意識,而且也指示在特定業力下,命主如何提昇榮景的方法。」
上述之說法是印度占星學的普遍觀點,許多聖人或印度占星家大都努力於精神鍛鍊,以期看清命主業力所在,更賦予印度占星學神秘色彩,進行苦行、禁慾以求精神的解脫、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2)西洋古典占星學
古希腊哲學早就存在大宇宙與小宇宙對應的觀念,這是古代先賢觀察蒼穹現象與人世間時事對應之詮釋與經驗,「AS above,so below」就是典型天人感應學說的精髓,在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占星術皆以此觀念為哲學基礎,印度占星學的「梵我不二」的哲學也是天人感應說的典型。
(3)西洋現代占星學
事實上西洋現代占星學仍沿續古典占星學的哲學,祇不過再賦予無意識心理學的精神,尤其是容格的集體無意識及原型、同時性等學說,適當地解說心靈現象應用在占星學,即占星學天宮圖的各項元素如行星、星座、敏感點、後天宮都具原型的特質,所以命主出生時或事件發生時的天空徵象,都透過同時性的現象得以昭示,甚或顯現該原型相對應的人間事件;討論星象與國家、地區、城市、社團...等眾人集體的事件,如地震、天災的關聯是集體無意識所致。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