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印度占星學Q2&A2‧印度占星學為什麼又稱為“吠陀占星學”?

在20世紀後,印度本土使用的占星學通常以“Hindu Astrology“ 或“Iidian Astrology”來稱呼,但20世紀後印度占星學界認為Jytoish奠基於印度宗教兩大聖典《吠陀經》與《奧義書》,其精神是印度特有的吠陀哲學,因而改稱為“吠陀占星學”(Vedic Astrology)。“吠陀”(Veda)一字由梵文「知」的動詞“Vid”演變而來,吠陀即知識或智識之意,信奉者認為這是神聖的、天啟的知識。


絕大多數印度人相信一切學問都從《吠陀經》演化而來,宗教本身即是知識之源,占星學也是學問之一,自不例外。《吠陀經》獨立分出的支論,有一部《吠陀分明論支節錄》(Vedangas)就提及吠陀的六大知識,現代印度占星學著名學者M.Rama Krishana 教授在《Essentials of Horary Astrology or Prasn Padari》的引言章提到這六大知識,分別為:


1. SiKksa 音韻學 代表吠陀的鼻子
2. VyKarana 語言學 代表吠陀的嘴或臉
3. Chandah 格律學 代表吠陀的腳
4. Niurkta 語源學 代表吠陀的耳朵
5. Jytoish 天文占星學 代表吠陀的眼睛
6. Kalpa 方法學 代表吠陀的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