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宮位制篇


宮位制

1.印度占星學:
整個星座宮位制、Sripati宮位制、近代Krishnamurti採placidus宮位制

2.西洋古典占星學:
希腊化時期採整個星座宮位制
從羅馬、阿拉伯時期至中世紀發展相當多的宮位系統,最被採用的是Regiomontanus及Placidus宮位制 。

3.西洋現代占星學:
現代也發展出許多新的宮位制,如Koch,Topocentric,但仍以古典的Placidus宮位制最受歡迎。

整個星座宮位制主要特色是當ASC星座確定以後,不管ASC在那一度數,就將ASC星座當作第1宮,接下來黃道秩序的下一星座為第2宮,其他3宮4宮,…,12宮依此類推,如ASC星座為酉金牛,第2宮將是雙子,第3宮為巨蟹,…,12宮為白羊。

整個星座宮位制的各宮劃分十分簡單,各宮的宮主星相當明確,希腊早期發展的占星學採用的宮位制就是整個星座宮位制,所以印度占星學採用這種宮位制,更可證明東西方兩大占星學系統確曾交流過,即使至今已歷2000餘年,大多數的印度占星家仍採用這種宮位制。

Sripati宮位制的方法跟西元AD3世紀Porphyry所提倡的宮位制相當雷同,祇不過Sripati宮位制經同樣計算過程所得結果為各宮的中點,需要計算各宮的起始點及末端點,才是完整的一個後天宮。印度占星學所使用的分宮方法,就是整個星座宮位制,電腦軟體常以Rasi Chart稱之,Sripati常Bhava Chart稱之。

印度20世紀中葉竄起的K.P(krishnamurti Padhdhati簡稱K.P)有別傳統主流的論斷方法,K.P創始者P.SKrishnamurti鑑於印度傳統占星學仍存有盲點,他結合27星宿將之細分為小區間,命主的ASC、MC及9大行星的度數,各有星座主星、星宿主星及區間主星,其意義自有不同。1960年代以後K.P系統頗獲印度高級知識份子喜愛,逐漸獲得重視。由於K.P採用西方古典的Placidus宮位制,該宮位制在印度始較為人所知。

西方占星學自羅馬、阿拉伯中世紀一直到現代,都不停尋求較有效的宮位制,希腊占星學採用的整個星座宮位制是等宮位制的原始型式,但不能滿足後世占星家的需求,隨著時代推移天文知識豐富及數學的發明,得以使宮位制更多元化,有關宮位制的名稱、定義、特色請參酌拙著《占學:天宮圖的要素分析(上)》第三章之說明。

宮位制的創製說明西方占星家較富創意、挑戰,而印度占星家則相對顯得傳統保守,西洋古典占星學比較喜歡採用Regiomontanus宮位制及Placidus宮位制。西洋現代占星學也創出不少宮位制,但仍以Placidus宮位制最受青睞,Huber學派堅持Koch宮位制。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黃道篇




圖片出處 www.bamboo.hc.edu.tw/research_publish/

黃道

1.印度占星學:恆星黃道

2.西洋古典占星學:迴歸黃道

3.西洋現代占星學:迴歸黃道,也曾有人使用恆星黃道

黃道使用之不同是東西方兩大占星學系統最主要的差異之處。所謂黃道是指地球繞太陽一周所行經的路線,其上下約9度,共約18度的寬廣帶則稱為黃道帶,太陽系諸行星即在此區域運行,就地心系統而言則是太陽帶著行星在黃道帶繞著地球運轉。

公元前約5世紀黃道被劃分成均等的12等分,此即黃道12星座,每星座佔黃道30度而劃分之依據,在當時可能係採恆星群的亮星,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希腊占星學已漸具雛型,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印度,遂與印度原來的以月亮為主的占星學產生交流,歷經後來的希腊化時期更進一步的互通,而成現今印度占星學的面貌。

印度占星學最早期發展的是黃道一周28星宿,稱Nakshatras,主要用來觀察月亮在天空中的每日運行,約每月一宿,故又稱月站,這些月站的劃分點,即同樣是以恆星群的亮星作為基準。

希腊占星學與原本的印度占星學交流後,印度占星學遂有黃道12星座的名稱結合原有的27星宿,由於劃分點以恆星群亮星為基準,故稱為恆星黃道。

本書第16章恆星學派Cyril Fagn所述,天文學史上第一位發現歲差的希腊天文學家Hipparchus的學生Posidoius將春分點設在白羊座0度影響西洋占星學甚遠的托勒密《Tetrabiblos》予以採用,加上希腊占星學歷經希腊化時期漸趨成熟,常將季節因素,列入要素特性討論,而季節因素的劃分點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遂重視每年太陽回到這4個點之現象,此稱為迴歸黃道。

恆星黃道是真實的宇宙天文現象,而迴歸黃道純粹為日‧地關係反映一歲的季節現象,由於地球本身的地軸進動會使恆星黃道和迴歸黃道產生差異,每年約50.29"稱之為歲差,目前恆星黃道和迴歸黃道相差約23度,這樣的結果在計算行星在黃道的位置就產生極大差異。

如張國榮公元1956年9月12日11:50AM香港出生114E10,22N38,經計算他的 依迴歸黃道算位於巳處女19度21分,若依恆星黃道算則位於午獅子26度5分,兩者相差約23度15分,其他的行星亦復如是差異。按一般占星學常識我們知道太陽在處女和在獅子的意義詮釋相當不同。

印度占星學自與希腊占星學會合仍堅持採用恆星黃道,西洋古典占星學則沿續希腊化時期的迴歸黃道,而西洋現代占星學仍沿續,祇不過在1950~1970年代Cyril Fagan和其弟子們大力提倡恆星黃道,但未引起重大迴響。由於迴歸黃道脫離實際的宇宙天文現象,常被天文學家揶揄,殊不知迴歸黃道與一年的四季季節相當契合,這種爭論其實可以我國天文學史常講的「天自為天,歲自為歲」來表示與解決,也證明我國天文學家的睿智。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日‧地關係模型篇


日‧地關係模型

1.印度占星學:地心系統

2.西洋古典占星學:地心系統

3.西洋現代占星學:地心系統,也發展出日心系統、銀河中心系統

占星學原理的發展是古先民樸素地觀察天象的經驗累積,經過世代傳承所形成的法則。這些觀察很自然地站在地球表面,面對點綴著繁星的圓弧蒼穹來辨識,聯想太陽也是行星帶領著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人類肉眼可辨識的行星,繞著地球為中心作往返運動,這種地∕日關係模型向來是全球各地占星術發展的雛型。

希腊時期著名的哲學先賢亞里斯多德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位於宇宙中心,地球本身不動,其他天體都圍繞著地球運轉,天體圍繞地球運動分為若干層如月亮、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依次一層層地排成若干同心圓,宇宙的最外層是不動的推動者,即神是一切天體追求的動力和最高目的。

亞氏的宇宙模型經希腊占星先賢托勒密的整理形成地心體系,一直是占星學論述的重要基礎,後來在16世紀哥白尼認為太陽為太陽系的中心,其他行星是繞著太陽作往返運動,此即日心體系,這種石破天驚的理論帶動了理性思維,蘊釀科學主義的種子。

約在18世紀-19世紀中,日心體系的發現曾給地心體系的占星學致命一擊,但也隨著天文知識的發達,讓學習占星學的人發覺所謂的地心體系或日心體系都是天體的相對視運動,並不影響天宮圖要素的實質本義,占星學才又如浴火鳳凰再生。

西洋現代占星學因步入科學昌盛時代,有心人士以日心體系或銀河中心體系建構占星學的宇宙模型,但並未風行, 一是因地心體系的詮釋已頗符合合理論預期,二是因日心體系或銀河中心體系都剛屬芻議階段,離實證形成理論尚需經一段時間。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哲學篇




哲學基礎:

1.印度占星學:梵我不二哲學,業力、輪迴、解脫貫穿其間 強調精神心靈至上
2.西洋古典占星學:天人合一,即大宇宙與小宇宙的對應
3.西洋現代占星學:容格無意識心理學影響甚深

(1)印度占星學

印度教的古典文獻《梨俱吠陀》以梵為中心是萬有的最高始元,一切由梵生,位於梵中,並且歸入梵,後來在梵書後期,由《原人歌》發展成以自我(atman)為中心,視為萬有真我的始元或稱宇宙始元,形成梵(大宇宙)與我(小宇宙)本性合一。

梵為宇宙的普遍生命,自我為萬有的中心生命,此即「梵我不二」,以中國哲學來說是「天人合一」的翻版。梵我不二的哲學揭示萬物皆備於我,個人心中早已具備一切的真理,能 體悟宇宙的造化,印度占星學乃在這個哲學基礎上認為天體的秩序和地球的世俗事件相呼應,因而描述了宇宙聯繫所有現象的互相作用。

業、輪迴和解脫三合一的觀念在史詩時期就已成為印度各宗教的共同信仰,業力的作用就如牛頓的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有相等的反作用力」。業是一種行為建立在「動」,人類的生命和其他萬物一樣,都是不停的流轉,因而產生輪迴的概念。業與輪迴的結合相當巧妙地解釋人生不平等,苦樂的來源,為脫離輪迴必須進行禁慾、苦修或瑜珈的精神訓練。

這種三合一的觀念貫穿在印度占星學當中,印度一位占星先賢曾言:「孩子出生時,天體的射線適當地計算,正好符合他的業力,他的天宮圖是張具挑戰性的素描,顯露出他不可改變的過去(前世),和可能的未來結果。占星學提供一張命主所執著之處、才能、心理傾向的藍圖,不僅提供命主實現他特定業力之意識,而且也指示在特定業力下,命主如何提昇榮景的方法。」

上述之說法是印度占星學的普遍觀點,許多聖人或印度占星家大都努力於精神鍛鍊,以期看清命主業力所在,更賦予印度占星學神秘色彩,進行苦行、禁慾以求精神的解脫、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2)西洋古典占星學

古希腊哲學早就存在大宇宙與小宇宙對應的觀念,這是古代先賢觀察蒼穹現象與人世間時事對應之詮釋與經驗,「AS above,so below」就是典型天人感應學說的精髓,在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占星術皆以此觀念為哲學基礎,印度占星學的「梵我不二」的哲學也是天人感應說的典型。

(3)西洋現代占星學

事實上西洋現代占星學仍沿續古典占星學的哲學,祇不過再賦予無意識心理學的精神,尤其是容格的集體無意識及原型、同時性等學說,適當地解說心靈現象應用在占星學,即占星學天宮圖的各項元素如行星、星座、敏感點、後天宮都具原型的特質,所以命主出生時或事件發生時的天空徵象,都透過同時性的現象得以昭示,甚或顯現該原型相對應的人間事件;討論星象與國家、地區、城市、社團...等眾人集體的事件,如地震、天災的關聯是集體無意識所致。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比較─特色篇

自20世紀末印度占星學突然躍上西洋占星學的重鎮歐美地區,逐漸受到重視,這個現象值得去瞭解、探討。在台灣學習占星學大多從西洋占星學且是現代的,為讓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瞭解印度占星學與西洋占星學的異同,我們在下文作相關特色及要素的比較說明。

在未說明之前,也讓讀者知道西洋占星學的形式不僅是國內目前所流傳的方式,事實上在20世紀初英國亞倫.里歐(Alan Leo)揭櫫的新世紀占星學(New Age Astrology)之前,尚存在著以事件預測為主的古典傳統占星學(Classical Traditional Astrology),我們簡稱為古典占星學。

有關歷史演變請參閱拙著《占星學:天宮圖的要素分析(上)》第二章占星學的歷史發展沿革當可通盤瞭解。在本文我們將西洋占星學分成西洋古典占星學及西洋現代占星學。

印度人相當重視宗教、精神、心靈及傳統,認為占星學為吠陀知識之一,而吠陀為天啟神授之學,所以印度占星學的發展仍相當保留傳統方式甚少變動,即使自18世紀以來,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甚至小行星陸續被發現,大多數的印度占星學家仍未援用可見一斑。我們針對下列項目說明,即可比較出三者的異同:

I.特色

II.哲學基礎

III.日/地關係模型

IV.黃道

V.宮位制

VI.天宮圖的要素:

(i)星座
(ii)後天宮
(iii)行星
(iv)行星狀態
(v)相映或相位
(vi)敏感點
(vii)恆星
(viii)天宮圖型式

VII.本命

VIII.流年:

(i)大運
(ii)流年:(1)過運 (2)太陽迴歸

IX.其他分支


所謂事件預測即是著重人生事項的各種預測,如家世、個性、貧富、六親關係(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姊妹、朋友、老板與部屬)、教育與學歷、工作、職業、社會地位、宗教觀、出國旅行、移民、不幸、災難、訴訟、入監...等。若過分注重事件預測會導向宿命論,所以一直受有識之士的撻伐或批判,在科學愈昌明的時代更被科學基本教義派人士罵的體無完膚。

心理潛能分析源自18世紀中末葉佛洛伊德及其弟子容格分別提倡的無意識心理學為心理學界的主流後,占星學界將亞倫.里歐的「個性決定命運」作為解盤重心,即根據出生時間、地點所起出的天宮圖旨在分析命主的個性,從而發掘命主旳潛能的觀點結合無意識心理學,碰撞出燦爛的火花,使占星學一時擺脫宿命論的觀點,其中法裔美籍的但恩.魯迪海爾強調人本主義,將天宮圖的要素予以哲理化,發揚人性的光輝,著重心理潛能,使占星學在學術界尚能佔一席之地。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醫療占星學(下)





18世紀後,占星學的根基﹣地心學說已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所撼動,新的行星又被發現,傳統的星座主星已無法滿足此一新行星,又加上理性主義逐漸抬頭,促使占星學步入第二次死亡期,醫療占星學也跟著衰落,另外18世紀末法國的Fiancois Magendie(AD1873-1855)致力化學及藥理學,為現代醫學埋下種子。

19世紀細胞學說的發現,以及顯微解剖、胚胎學、病理學的進展,現代醫學幾已完全擺脫希臘時期的四種體液論及Galen的臆測生理學,再加上麻醉劑的使用外科手術盛行,醫學界普遍朝向微觀方向發展,20世紀後電子儀器及電腦科技的進展更提昇現代醫學的聲譽,新藥的發明也帶給人類健康的福祉。

當主流的醫學療法朝向微觀以對抗療法作為主軸,也受到相當多的質疑,因為心靈、身體、精神是一體的,健康是整體的,但現代醫學視心靈和肉體是分開的,為機器的一部分,焦點集中在機器,出錯在那裡?過於集中在病理學,因而導致醫學系統是干預的。

今日醫學界抗生素濫用,是典型的對抗療法,只為了壓制及殺死細菌使疾病快恢復卻勿略了是否會造成病人過度的承載,無法防止再度復發,因此有心人士重新檢討古典醫療方法所強調的整體性,增強免疫力和正常的心理反應,並以自然的植物,如草藥花卉或精油來作為治療之用。

因此醫療占星學遂有重新被檢討的機會,不少生化學家或醫學博士參與其中,如1990年代的Robert Carl Jansky就注入生化鹽、維他命、礦物質等現代醫學產物於醫療占星學中,贏得現代醫療占星學之父的Harry.F.Darling則從解剖學的觀點,更細賦地將骨骼系統、呼吸、消化、內分泌腺、神經系統各自對應12星座及行星為動能來論述疾病,有別於傳統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1990年代以後,澳大利亞裔的Dylan Warren-Davis及英國4代相傳的草藥專家Graeme Tobyn分別從疾運盤觀點及Culpeper的事蹟重新演練4種體液的生理學、疾運盤的如何應用及草藥選擇,相當精彩。


醫療占星學的研究內容:

I.古典的醫療占星學

.四大元素的特殊作用

a.四種體液與四大元素、季節的關聯
何謂血液質、黃膽汁質、黑膽汁質、黏液質﹖
b.William Lilly脾氣評價計量表
c.疾病源自四大體液的生理、病理解析
d.四種體液之組合與身體各種狀況之對應
e.調配與分泌過程
f.生命力、根本濕及固有熱的作用
g.燈的隱喻
h.食療、保健及預防

.疾運盤的使用與判斷

.草藥的特性及應用

II.現代醫學占星學

.解剖學與12星座、行星之對應

.生化鹽與12星座之對應與使用

.維他命、礦物質與12星座、行星之對應與使用

.Bach花卉或其他精油的使用

.宇宙生物學派的實証

體質、脾氣、習性評量表出現在里利《基督徒占星學.第3冊》,根據往昔先賢之心得加以綜合而得,用來評估命主之脾氣、習性,但事實上也包含身裁、體型、膚色...等。此評量著重在脾氣、習性,從所列項目應可得知,依古典傳統方法透過四種純質料之組合成元素,而特別著重在ASC及月亮,前者較為一般人所熟知,而月亮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性情流露之行星,如《明譯天文書》第三類.第八門說人生性、智識就提及「說人生成之性,有緩急、憂樂、志氣高遠卑微之分。...生性,太陰(月亮)主之。」,《天步真原》卷上性情也有類似說明,但將水月混雜在一起,其實水星代表智識,《明譯天文書》區分較明。

該表的使用很簡單,祗要依表內容逐一填實,會分別得出四種純質料之個別數量,再將之匯合成四種體液(四大元素)

充分瞭解上述關係及衍生四種體液的特性,有助於掌握命主的外表及內心個性,這些原本是醫療占星學的基本內容,但仍可使用作為本命占星學論述,外表、個性的內容。

17世紀最著名的醫療占星家丘勒匹柏,是里利的學生,進一步根據四種體液之最有可能8種組合,整理出一個表,在算出評量後,看看何種體液最多,再算次要的體液,即組合成氣質組合,其架構即是上述諸表。




所有文章均受著作權保護,如需轉載請徵得授權同意。